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广告杂烩>详细内容
如何成为优秀的策划人
作者:王志纲 时间:2010-5-21 字体:[大] [中] [小]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这应当是每一位从业者和工作室的员工都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就此提出许多不同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今天结合工作室十五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谈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首先,优秀的策划人应该是一位合格的记者。对生活,要保持孩童般的兴趣与好奇,人生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攀登,从而领略沿途美景的一个过程。珠穆朗玛峰是否登顶并不重要,关键是不断攀登的过程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只要一个人每天都像天真的孩童般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前进的动力就永远不会枯竭。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还不在于能不能捕捉信息,而是要怎样避免垃圾信息的干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记者的核心能力就是能够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加工、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再辅以深刻的思考和洞察,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我常说,一个真正成功的记者,不是读新闻学就能造就的,他必须有哲学的头脑,经济学的眼光、史学的知识、社会学的背景,必须关注时代走势,探寻人生哲理。而记者最好的方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众思,广众益”,形成新的认识,这样才有优势。而对一个优秀的策划人而言,迅速把握和重新定位客户是一种很重要的核心能力,而这就要善于迅速消化客户“内存”。这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自己的网络、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自己的老汤锅过一遍,当你再吐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了,一个站在新的定位系统和座标上的东西了。这就好比一个村姑,经过我们一收拾,就成了巩俐、成了章子怡。
几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首先就是要买一份当地的地图,通过地图了解这个城市的身高、四肢和面貌;其次,就是买齐当天所有的报纸,通过当地的报纸认识这座城市的话题、近况和氛围;再有就是找当地的特色小吃,通过“嘴尝”解读这座城市的性格、内涵和文化。就像把这座城市当成一位新的朋友,运用工作室特有的望、闻、问、切与眼观、脚量、嘴尝、心想等手法去接触、去认识、去解读。
纵横中国,工作、生活、学习、旅游叠加在一起;吃喝住行,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皆为体验和感受。市场是用脚走出来的,市场是用嘴巴尝出来的,对我们来说——策划就是生活。在我们做好策划的同时饱览了祖国的壮丽风光,踏遍了世界的大好河山,久而久之,“朋友”满天下,“知己”遍世间,岂不快哉?
今天仍有不少同行很困惑,王志纲工作室为什么能为政府做咨询,政府为何会为他们埋单?岂知这就是我还在汲取当年做记者时宏观视野的营养。过去,在新华社专门从事宏观经济的报道,那时纵横中国,采访过不少封疆大吏。当年形成的独特思维和角度,常常吸引那些被采访者,使采访变为一种涉及更深层次的对话,而不是官样文章。后来,虽然做策划,但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深刻把握并未减弱,在整个社会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做记者的那些阅历更显示出特有的价值。
再就是,文以载道。一名优秀的策划人还要像一位合格的记者那样,不但要有良好的口才,还要有优美的文笔,记住写文章一定要大气,切忌就事论事。我常说,写大题材的作品,需要你的框架有伸缩能力,使它能够充分发挥,即使超越你的框架但很有启发性的东西也要能装得下去。千万不要削足适履,或扬东海之波以注其杯,把自己的杯子当作容器,漫出来的都不要了,最后只剩下一小杯。要有襟三江而带五湖,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概,才能挥洒自如。
其次,优秀的策划人应该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资料要坚持史学家的严谨与冷峻。作为一名策划人,我们经常需要从全盘、全局上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入地了解,这时对所有的资讯和信息一定要用严谨的、理性的甚至近乎苛刻的态度去审视、筛选和沉淀。然后,再根据掌握的情况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搜集到的信息经常是多而杂,繁而乱的,如何在多、杂、繁、乱的资讯中整理出正确有用的信息,从而理清脉络,找准命门,为客户提供正确的“解决之道”,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辨析。
再者,一位渊博的学者常常是博晓古今,学贯中西,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则必须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而学习知识有多种途径,书本只是其中一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阅读社会这部大书。二十年后对同一本书的感受会因阅历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因为此时你已经带着一种对社会的深刻感悟。
有人问我,当今新知识层出不穷,你是如何进行知识更新,在工作中保持领先的?我的回答是:一是博览群书,包括书报杂志,主要是浏览;二是与老板交流,凡是能做老板的可以说都是精英,他们多年的功力与积累,都是高度浓缩的知识,这些花无数代价才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都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了,再经过双方的碰撞激荡,吐纳出来的东西又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三是我纵横中国接收到的情报,我们好比是一个中心气象台,散落在各地、各行业的客户就是我们的气象站,使我们能预先得知经济气象的变化,什么西伯利亚寒流、南海热带风暴,我们都可提前知道;四是工作室策划人员还要进行大量专业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的成果提供给我,团队的知识智慧也是我更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是有心人,留心处处皆学问。但是,优秀的策划人要避免成为读死书的学者,不能只是成为“知道”分子,像个书橱,只有储存功能;要做学以致用的知识分子,就像春蚕那样,吃的是桑叶吐的是丝。现在,我们每天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穿梭在区域和城市之间为每一方水土“找魂”,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绝好机会。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每一个地域有每一地域特有的文化,每一个城市有每一个城市特有的个性。如何做到“近水知鱼性,隔山识鸟音”,准确解码地域文化,既是关乎项目开发成败的大事,也是对策划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大考验。对于偌大一个中国,每个地域的文化底蕴更是五彩斑斓,源远流长。因此,如何吃透每一个地域板块背后的文化基因,并将其有效地整合、灌注到策划之中,是优秀策划人的必修课。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区域竞争中,文化常常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还有,大凡一个成熟的学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优秀的策划人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武器,因为这是你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每一次客户找到工作室,就是要找我们买方向、买信心、买平台,我们常说工作室是盘旋在高空的预警飞机,为客户指明正确的战略方向,但如果我们分析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的,那么客户根据我们给予的方向走到最后,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同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如果没有能辨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恐怕唐僧肉早已成了妖魔鬼怪的盘中餐了。
而我们手中掌握的超级法宝,就是独特的方法论。我大学时的最大收获,就是读《资本论》,但我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当作圣经来读,而是与伟人平等地对话,学习他解剖和分析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后来当记者,对于一般记者认为无处下手的全国性选题,我自创了“三者”采访法:一是领导者——了解全局;二是学者——有深度研究;三是资深记者——掌握基层情况。通过采访并整合这三者观点,得出了一个接近于真实的中国大势轮廓。结果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中国走势采访录”—这篇对中央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在从事策划之后,当年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不仅使客户受益,许多接受过工作室训练,后来出去发展的人也从中受益,感受深刻。
这就是我常说的,策划是一门复合性的科学、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它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将单线思维转变成复合思维,将封闭性思维转变成发散性思维,将孤立、静止的思维转变为辨证的、动态的思维、将量入为出的思维转变为量出为入的思维。它就像庖丁解牛的“手术刀”,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但也要注意,策划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而只能在客观和主观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来大显身手。策划不是神话传奇,策划家不是巫婆神汉;策划也不是太极八卦,策划家更不是风水先生;优秀的策划人是把文化和商业、知识和利润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是整合大师。这就决定了策划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现代思维科学。策划只有建立在有效地整合多种学科,政治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广告学等的基础上,才能有生命力。
优秀的策划人还要像刻苦的学者那样不但要能大胆假设,而且更要小心求证。做策划之前至少要考虑三个前提:老板判断、企业诊断、资源盘存。第一,老板判断。企业的掌门人怎样,是决定策划成败的关键。因为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是企业家的物化。任何一个好的思路、好的策划方案只有在老板领会、吃透、充分沟通并创造性实施和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变为现实。第二,企业诊断。对企业从哪里来,今天处于什么状态,明天向哪里去要有个明确判断。存在决定意识,出身决定风格,对企业“来龙”的掌控,是对“去脉”设计的前提。第三,资源盘存。企业有哪些资源,除了有形资产,还要注意它有什么无形资产和隐形资源,比如公共关系、优惠政策、上级扶持等特殊优势。这对于一个优秀的策划人来说,不但要考察你的专业能力,更是在检验你的通识水平。也许别人做事强调的是点子、点子、点子,而工作室注重的则是系统、系统、系统;别人用人讲究的是专业,工作室更看重的是通才,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通”字:看通、想通、学通、沟通、做通。要做到“五通”,就是要达到五个方面的能力:观察与分析判断能力、思考与文字表达能力、快速学习能力、沟通和整合能力、执行能力,不仅勤于思还要敏于行。强调“五通”,并不是要排斥专业能力。就像盖一栋房子一样,“五通”是地基,“一专多能”是框架结构。
通过科学的方法、严谨的论证和经验的判断,结论一旦得出,我们就要掷地有声,不能有半点犹疑。我们不但要为自己的结论负责,得出结论后还要足够坚定,必须要别人知道我们的信心所在,假如连我们自己都模棱两可、不置可否,别人怎么敢调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按照你的方案来操作?
《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它所说的就是,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细节里,都蕴含着智慧与学问,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用心体察世界,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学问。不仅要懂得关注,更要善于剖析,善于辨别,久而久之,形成一个优秀策划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丰富的阅历、深厚的理论、睿智的头脑、灵敏的感官、锐利的眼光、奇特的联想、悬河的口才。而当你一旦拥有了科学理性的工作态度和处事哲学后,就可达到“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的境界了。
最后,优秀的策划人还应该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行者,对未来要充满探险者的挑战欲望和燃烧激情,永远渴望新的高度,永远追求无人涉足的风景。就像西天取经的孙行者那样,经过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始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人生,有人追求平淡一生,有人甘愿残喘余生,我们却选择在不断的攀登中充分燃烧自己,纵然有可能被万丈悬崖抛下,纵然有可能被惊涛骇浪吞噬……,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所理解的幸福是一种感受,生命是一种体验。要用有限的生命体验无限的生活,就要做到尽可能不重复。人生在世,当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赶快竭尽全力地去做、充分地燃烧自己,去实现它。如果感到原有的活法已经不能充分释放自我,没有兴趣了,就应果断地转移阵地。经历的不断叠加,自身的不断超越,将极大地丰富你的人生。
以前,有人说很难定义我的身份。我就告诉他们,我是“三栖动物”——原来我曾是记者,相当于是地上跑的动物;后来我跳到海里,就成了海陆两栖动物;现在呢,我又跟许多省市的政府进行合作,主要研究区域与城市战略,全国各地到处跑,就等于是在天上看地下,是天上飞的动物。所以我现在是“三栖动物”,海陆空兼有。这就是一种差异化生存,因为差异创造了美,它催生着灵感之芽,培育着激情之树,浇灌着智慧之花,营养着思想之果。
今天,我们的专业色彩决定了我们永远是登山运动员,志在攀登,决不做山大王。占山为王是商业上的做法。开发出一个模具之后就不断地拷贝,不断地克隆,以扩大规模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而工作室则是攀上一座高山后,绝不留恋于眼前的风景,在广泛告知世人的同时,会去攀登更高的山,迎接新的挑战。
千百年来,多少探险家常年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多少登山者不懈攀登,登上一座大山又去征服另一座高峰。他们选择常人从未走过的道路,目的就在于挑战自我,并在自我超越中寻找自身的价值。诚然,探索派有很大的风险,做不好就会摔跤,这也是许多人所期望看到的,就像登山一样,遭遇雪崩就会死掉,有人会因此幸灾乐祸,而探索者的追求却会长留天地之间。
策划这个行业同样也需要这种探险家和登山者的精神。因为你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你要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哪怕最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策划项目的夭折或者失败,只要我们做到问心无愧,也就释然了。况且,我们的努力还可以转变成精神财富留给后人,让后人少走弯路。因此,对于一个策划人,当你感到有登不完的高山,涉不完的大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说明你没有落伍;当你固步自封,徘徊不前时,不是没有学到东西,就是没有东西可学,这时你该考虑离开这个行业了。
未来,我们要打造成为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而作为一个思想库,思想、理论、实践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关系是:用实践支撑理论,用理论带动实践,用思想影响社会。而这三者的有机融合与大力推进,就需要一批又一批具备记者、学者和行者三大综合素质的优秀策划人,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的策划征程中不断的实践积累与理论沉淀。
王志纲,著名战略策划家,王志纲工作室首席战略顾问。现任广东私企商会和广东工商联直属商会首席顾问、浙商研究会学术顾问,以及四川成都、安徽黄山、云南丽江、浙江绍兴、河北廊坊、厦门国际园博会、广佛地铁等多个城市和重大项目的发展战略顾问。Tel:0755-82926681 Fax:0755-82926680 E-mail:szwzggzs@126.com